特么震惊,数据创历史新高?

正文

每个月的中旬,我都会解读上个月的经济数据和全国主要城市的房产成交数据。

为啥每个月都要解读呢?

原因有两个:

(1)一来国内官媒解读属于“妙笔生花”,专挑好听的说,咱们也只能“雾里看花”;

(2)二来政策是经济问题的投射,经济大环境的冷暖决定家庭财产性收入到底是增加还是减少~

大家长期看我的文章,至少会有两个维度的收获:

1、我会把趋势、周期、供需的底层逻辑告诉大家,让大家建立宏观知识框架,不被割韭菜~

2、每个月中旬会给大家解读上个月经济数据和楼市数据,这样大家就能明白:我们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把这个月数据看了一遍,有几个观点和大家做个分享。

01

在写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的时候,一定要写先写股市~因为7月份很多数据之所以变化,底层逻辑和股市相关!

是的,曾经狗茄子的大A,复苏之后开始影响宏观经济数据了~

来,先看看中国大A是怎么耀武扬威的!

——8月14日,中国上证指数收在3683.46点,不仅创下了2021年12月以来新高,收盘点位突破了去年10月8日的盘中最高点——3674.4点。

而且两市成交额再次突破2万亿,在总市值80万亿到100万亿的流动盘,按照这2万亿的交易量,意味着2个月市场中的筹码将兑换一遍~

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资产强势上涨~

从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上涨1.49%到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达2.36%、再到A股创了3年8个月的新高!

说完股市,再来看看刚刚公布的7月份数据。

这个数据一出来,市场上就有两种声音,

——唱空者针对新增存款20年来首次减少500亿元,大谈需求塌方;

——唱多者针对M1和M2的剪刀持续收窄,大谈需求复苏;

那么,该怎么看7月份经济数据冷热参半的情况呢?

很简单,从钱、货、人三个角度看~

钱是指什么?也就是真实经济场景中,钱的两种形态~

第一个形态:M2

M2 也就是广义货币,即我们说的信贷货币,M2的增速代表货币的增长也代表了债务的增长;

最简单粗暴的理解可以是:M2等于创造的货币总量

第二个形态:M1

M1也就是狭义货币,也就是流入市场中被使用的活钱,代表着生产经营活动使用的钱~

最简单粗暴的理解可以是:M1等于创造的货币中,有多少钱被使用~

关注房地产的伙伴很多时候看到的都是“M2和房价关系”的解读,但这种解读并不全面。

虽然房价是货币的幻象,但这个货币必须包括m1,换句话说,只有m2和m1出现同频共振,房地产才具备上涨的可能~

比如2008年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实施了三轮QE,美联储累计扩表 3.27 万亿美元(m2),扩大准备金规模 2.61 万亿美元,直接将M1从-0.97%拉升至8.17%

其后,美国的房价和物价都出现了上涨~

其实不仅是房地产,股市也是如此,只要M2/M1剪刀差减小,总体趋势会与股市大盘指数产生同频共振的象限~

所以,M2/M1剪刀差一直都是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经济大环境的非常重要的先行指标~

我为什么在这里强调“先行”呢?

因为M2/M1剪刀差通常领先经济一个季度到两个季度,换句话说,当M2/M1剪刀差由现在的负剪刀差变成正剪刀差,就意味着经济大环境在复苏。

从目前的情况看,M2/M1剪刀差仍然是负剪刀差,但持续从“负”到“正”演变的趋势在延续~

除了M2/M1剪刀差收窄的趋势之外,连续十多个月居民存款不断增加的情况也有所改善:

——2025年7月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非银机构存款大增2.14万亿

这里多说两句。

针对住户存款减少、非银机构存款增加的现象,有人说已经出现了存款搬家

我认为单一月份存款减少还不能说明“出现了存款搬家”的情况,毕竟居民中长期存款163万亿之巨的客观事实就摆在这里。

不过呢,随着股市出现了“红红火火”的行情,存款增速趋缓是不争的事实~

我之前也说过,咱们居民存款高达163万亿的底层原因不是“你我他”钱多得没地方花,而是想投资,没有高增长的投资渠道,本质上是资产荒~

现在股市“一枝独秀”的上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资产荒的局面,

更复杂的逻辑大家也不用去记,大家只要明白:M1和M2剪刀差收窄,就是经济回暖预期升高,投资风险偏好上升的数据体现

随便买房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资产配置推荐阅读文章《》

02

除此之外,还有一组数据,也出现了明显的转好,就是物价指数CPI。

全球通胀-中国通缩,这件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咱们通缩的趋势也连续超过了24个月,普通老百姓体感“经济冷暖”的关键数据指标其实就是CPI。

从数据维度看,7月份的CPI环比上涨0.4,是2025年过去7个月最高环比增速

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咱们老百姓体感的经济即将变热呢?

并不是~

我查找了2024年、2023年,甚至2018的CPI的7月份数据,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逢7必涨~

换句话说,7月份的CPI环比上涨是季节性因素,不能作为物价上升的依据,而这也符合大家体感经济大环境的真实感受~

换句话说,所谓的提振内需、提振消费,这些消费的主力客群就是各个城市的中产阶层!

那么,现在中国的4亿中产是什么情况呢?

之前购买房子的中产,家庭财富大幅缩水,看着天天下跌的房子,想着还不下降的存量房贷款,怎么有心情大吃大喝~

我知道,很多人一定会说这个逻辑说不通,没有任何直接证据显示房价下跌和CPI数据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对,确实没有这样的数据。

但我想问大家:房价什么时候开始下跌的?

答案是2021年下半年。

那么,CPI从什么时候开始,涨幅越来越小,直至“负”时代的?

2021年下半年。

2023年12月1万亿特殊国债落地,房地产救市政策明显转变开始的时候,CPI就出现了好转~

当然,你会说这是巧合!

可我想告诉大家,你看看下图,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跌曲线是不是与房地产行情高度吻合!

所以,根本就不是巧合!

大家再想啊,咱们的GDP增速都按照既定目标实现,怎么就这个CPI连续两年都没有实现呢?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房价没有止跌回稳啊·

换句话说:楼市不振,消费低迷!

要不然阿里巴巴的蔡崇信在接受挪威主权基金采访的时候也不会说:由于房价下跌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信心相当低迷。

其实居民端信心不足,体现在数据上不仅是CPI物价不涨,还有另外一个数据指标更明显,就是居民的中长期贷款:

——居民端7月中长贷负增1100亿元,同比去年-1200亿元

啥是居民端中长期贷款啊?

就是房贷啊!

从房地产成交数据看,也印证了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情况。

——7月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为-19.2%,6月为-8.4%。

虽然7月、8月是房地产传统的淡季,但从市场反馈的真实情况看,除了四个一线城市新房企稳,部分强二线核心地段企稳之外,三四线城市和二手房、郊区仍然是“一泻千里”——拉垮了~

所以,经济复苏只有“稳股市”缺席“稳楼市”就不可能出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复苏~

随便买房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资产配置推荐阅读文章《》

03

最后,说几句。

1、股市

最近股市很火,就多说几句!

每次指数大涨时,银行都要熄火,说明为了推动指数普涨需要资金从银行板块撤出去换股,行情被无形的大手高度控盘。

同时,这轮股市上涨的行情太顺利,顺利的好像襁褓里的婴儿

2、政策的本质是经济基本面的折射

中国史无前例、极具中国特色的“财政贴息”政策落地了,我之前的文章也从银行角度和汇率角度和大家说过了。

但如果把视角切回7月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我们会发现7月PPI同比‑3.6%,连续 5 个月维持在这一水平,工业品通缩并未实质缓解。

与此同时,居民端的CPI也是“0”附近徘徊,

然后,再看看史无前例的“企业贴息之后利率1.65%”、“居民端贴息之后利率2%”,不过就是对症下药而已,

即,因为企业通缩+居民通缩给出了药方,更低成本的货币~

大家记住这句话:政策的本质是经济基本面的折射

目前反内卷、信贷放宽的效果要需要时间验证,同时影响CPI的猪周期也在调整,接下来持续关注货币政策的增量程度·

3、说说我的感受~

“水很重要,能拯救生命,使用价值很大。钻石对于使用者来说没啥用,但是由于交换价值比水更大,所以钻石比水价格贵”

我们现在似乎走入了怪圈,就是他们认为“水”很重要,一直都是围绕“更多人喝上水”来努力,却忘记了真实世界的经济逻辑却是:

只有钻石价格上涨,这买水的人才能喝上水呢?

老实做人,踏实写文,不鼓吹,不煽动,让你明白房产这回事!

原创不易 点赞支持